靈芝又稱紅芝,屬擔子菌亞門,多孔菌目,多孔菌科,靈芝屬。
l菌種選擇
靈芝菌種的好壞對子實體形成的遲早和產(chǎn)量高低有很大關系。好的菌種,接種半個月就可形成子實每只子實體可達50g左右;差的菌種,需30天左右才能形成子實體,每只子實體只有7--8g。因此,在生產(chǎn)上必須注意選擇優(yōu)良菌種。
2菌種分離和培養(yǎng)
母料培養(yǎng)配方:土豆200g,糖20g,瓊脂25g,硫酸鎂1.5g,磷酸二氫鉀3g,味精1.5g, VB4片、水1000ml。
2.1 分離 取菌蕾大、色自、未開片或剛開片的子實體,放入無菌箱中,將預先浸于75%乙醇中的藥棉擠
干后,在菌蕾表面擦拭滅菌,然后用鋒利的解剖刀割取 l塊心部組織,置 PDA培養(yǎng)基上,于25—28℃培養(yǎng),隨時揀出雜菌。靈芝菌絲幼時白色,長滿斜面后就雜些黃色,菌絲緊貼培養(yǎng)基表面,菌絲長滿斜面后,在
新的 PDA培養(yǎng)基上還可以繼續(xù)分離擴大。
2.2 原種培養(yǎng) 培養(yǎng)基配方:①木屑78%,麥麩或米糠20%,蔗糖1%,石膏粉1%。②棉子殼90%,麩皮
8%,麩皮7%,石膏2%,磷肥1%。③棉子殼60%,木屑30%,麩皮7%,石膏2%,磷肥1%。料配好后,拌
勻,裝于蘑菇瓶中,用扇形鐵勺壓緊,表面壓平,洗凈瓶壁,塞好棉塞,經(jīng)1.5kg每平方米蒸汽壓力滅菌1小時,常壓8小時,悶24小時。冷卻后用試管菌種接于此瓶中,每支母種接4—5瓶,25—28℃培養(yǎng),菌絲長到瓶
底后即成原種。原種進一步擴大培養(yǎng)即為培養(yǎng)種。
3栽培方法
只介紹瓶栽和袋栽。
3.1瓶栽
培養(yǎng)基的配制方法和原種相同。含水55%一60%, pH5.5—6.5。
培養(yǎng)基配制好后應立即裝瓶、滅菌,尤其是在夏天,時間過長會發(fā)酵變質。滅菌后,待培養(yǎng)基冷卻,放到接種箱內(nèi)接種,在25—28℃下培養(yǎng)1個月左右菌絲長滿瓶袋。一般菌絲未長到瓶底或袋底,就會形成菌蕾.當菌蕾將要接觸棉塞時,拔去棉塞,移人栽培室培養(yǎng)。
栽培室要求有較好的散射光,室內(nèi)光線均勻,能通風換氣,并能保持空氣濕度。一般栽培室深不超過8m,兩端有較多的玻璃窗,如果是平房,屋面最好開l一2個天窗。在過道的墻上,靠地面和檐下方各開1.5平方米的地窗及高窗一扇,要求打水泥地面以便灌水保濕。
培養(yǎng)靈芝的瓶子放在地上或架上,臥放或立放,臥放可不用架子,直接臥于地上,一般可疊12—13層,采收也方便。
溫度 在菌蕾期,溫度要控制在25—28℃范圍內(nèi),不能長期低于20℃,也不能長期高于35℃,否則表面菌絲會萎黃、僵化。
菌絲和子實體生長時會散發(fā)熱量,使室溫升高,所以室溫高于28℃時,室內(nèi)栽培瓶的密度不能太大。臥放的栽培瓶,每隔3—4層放一層空瓶,以利于散熱。室溫低于20℃時,栽培瓶的密度應增加,可使室溫升高。如果溫度過低,還可在培養(yǎng)瓶上蓋塑料薄膜,提高溫度,溫度不夠應加溫。
濕度 子實體生長所需要的水分主要來自培養(yǎng)料,一股不必在子實體上噴水,但相對濕度要保持90%一95%。相對濕度低,導致幼嫩的子實體失水,從而使生長遲緩而僵化,因此,在整個栽培期間栽培室地面要保持濕潤,栽培室內(nèi)每天噴霧4—5次。
空氣 靈芝子實體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特別敏感。若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,子實體不易開片,所以,耍密切注意菌蕾開片的情況,及時通風,一般每天早晚開窗 1一2小時。瓶栽靈芝從進入栽培室到開始采收,約需15—20天,若開片遲緩,柄長,說明空氣中二氧化氣濃度大,應延長通風時間。
瓶裁靈芝時宜用大口瓶,培養(yǎng)料要裝到瓶頸,使子實體一形成就遇到良好的空氣條件,這樣靈芝才能開片早,柄 短,蓋厚,產(chǎn)量高。
光線 室內(nèi)光線要保持在 l000lX以上,同—般室內(nèi)光線基本相同,光線要求均勻。
采收 瓶裁靈芝采收 1次后,在原來柄上可繼續(xù)生長靈芝子實體,故第1次采收時,子實體不宜留的過老。靈芝成熟的標志是邊緣色澤由淡黃色轉成紅色。采收應在邊緣轉紅前用鋒利的小刀齊瓶口割下,刀要快,切 口要平,采收后停止噴水 1一2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