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歧桿菌的生物學功能
回復時間:2015-12-28 01:21:45
88次
1 屏障作用 雙歧桿菌通過磷壁酸與腸黏膜上皮細胞緊密結合,與其他厭氧菌一起共同占據(jù)腸黏膜表面,形成生物屏障,構成腸道的定植抗力,阻止致病菌、條件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。雙歧桿菌在維持正常的腸蠕動方面也有重要作用,正常腸蠕動是阻止和排除致病菌在腸道中定植的一個重要手段。無菌動物腸道蠕動、運送和排空能力均較弱,而普通動物腸道中,由于雙歧桿菌等專性厭氧菌產酸,腸腔內處于酸性環(huán)境,EH較低,具有調節(jié)腸蠕動、維護生理功能的作用。
2 營養(yǎng)作用 雙歧桿菌可以合成多種維生素,如硫胺素、尼克酸、吡哆醇、泛酸、葉酸、維生素B12等。當腸道菌群失調時,明顯表現(xiàn)出維生素缺乏,證實雙歧桿菌的正常菌群為機體提供維生素的重要意義。雙歧桿菌對某些營養(yǎng)物的吸收具有促進作用,因該菌和其他厭氧菌產生的酸使環(huán)境中的pH和EH下降,從而有利于二價鐵、維生素D及鈣的吸收。
3 抗腫瘤作用 將大腸埃希菌、糞鏈球菌及副腐敗梭菌接種無菌小鼠,致使100%的小鼠發(fā)生肝腫瘤。若將上述菌株與長雙歧桿菌一起給予無菌小鼠后,則使肝腫瘤發(fā)生率由100%下降到46%。該實驗表明,腸道內某些細菌可以產生致癌因子,而另外一些細菌如雙歧桿菌可能具有清除這些致癌因子的作用。
4 免疫作用 利用青春雙歧桿菌DM8504菌液(30億/ml)給小鼠注射,每天1次,連續(xù)3天,為實驗組。以同樣方法注射滅活的大腸埃希菌液(30億/ml)作為對照組。免疫后5天測定吞噬細胞對雞紅細胞的吞噬率、吞噬指數(shù)和脾臟指數(shù)。結果表明,雙歧桿菌活性對巨噬細胞有明顯的激活作用。此外,通過無菌動物和正常動物的比較,無菌動物的淋巴結和免疫細胞的發(fā)育數(shù)量均低于正常動物,從而間接表明,雙歧桿菌等正常菌群的定植相當于自然自動免疫,有助于免疫系統(tǒng)的發(fā)育。
5 控制內毒素血癥的作用 發(fā)現(xiàn)小白鼠因放射線引起腸道菌群失調,表現(xiàn)為雙歧桿菌減少、腸道桿菌等增加,并從被照射的動物和組織中檢出了脂多糖。內毒素血癥的形成是由于膜菌群的雙歧桿菌的減少,導致腸道桿菌在腸黏膜大量定植、增生釋放內毒素入血。有人以大腸埃希菌、肺炎克氏菌、銅綠假單胞菌和變形桿菌的混合菌液灌服大白鼠。通過鱟試驗證明已誘發(fā)內毒素血癥。再用雙歧桿菌DM8504活菌液灌胃治療后,鱟試驗為陰性,雙歧桿菌數(shù)量增加,腸道革蘭陰性桿菌也降到正常水平。而未經過治療動物的鱟試驗仍為陽性。
6 延緩衰老作用 有關抗衰老學說眾多,比較公認的有十幾種,其中自身中毒學說、自由基學說、免疫與衰老相關學說等均與腸道微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有關。大腸中毒學說認為腸道內發(fā)酵后食物殘渣及腐敗菌可產生胺類、硫化氫、吲哚等有毒物質與毒素,這些物質對器官、組織及神經細胞造成損害可引起功能障礙,導致衰老。而腸道內雙歧桿菌通過其屏障與清掃作用,可減少有毒物質與毒素的產生與吸收,有利于臟器功能的正常發(fā)揮及延緩衰老的過程。
內容僅供參考
回答時間:2015-12-28 01:23: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