輔酶Q10,又稱為泛醌、泛癸利酮、輔酶Q,有時縮寫為輔酶Q10、輔酶Q或Q10,是一種存在于動物和大多數細菌中的輔酶(因此被稱為泛醌)。它是一種1,4-苯醌,其中Q代表醌化學基團,10代表其尾部異戊二烯基化學亞基的數量。這種類似維生素的脂溶性物質存在于所有呼吸的真核細胞中,主要分布在線粒體內。它是電子傳遞鏈的一部分,參與有氧呼吸,產生能量形式為ATP。人體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是通過這種方式產生的。因此,具有高能量需求的器官,如心臟、肝臟和腎臟,具有最高的輔酶Q10濃度。
輔酶Q存在三種氧化還原狀態(tài)10:完全氧化(UBI醌)、半醌(ubisemi醌)和完全還原(泛醇)。作為雙電子載體(在醌和醌形式之間傳遞)和單電子載體(在半醌和其他形式之間傳遞)的能力是其在電子傳遞鏈中作用的核心,因為它只能接受一個電子的鐵硫簇和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劑。
吸收和代謝
吸收
輔酶Q10是一種結晶性粉末,不溶于水。其吸收過程類似于脂質的吸收過程;吸收機制似乎與另一種脂溶性營養(yǎng)素維生素E相似。在人體內,這個過程涉及到分泌到小腸中的胰酶和膽汁,有助于吸收親脂性物質所需的乳化和膠束形成。食物攝入量(以及脂質的存在)刺激膽汁酸的體內排泄,極大地提高了輔酶Q10的吸收。外源性輔酶Q10最好在進餐時攝取以獲得最佳吸收。輔酶Q10的血清濃度在進食時比禁食時更高。
代謝
關于輔酶Q的代謝數據在動物和人類中是有限的。使用標記的輔酶Q10在大鼠中的研究表明,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在口服后兩小時觀察到的峰值在肝臟中,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鼠主要形式是輔酶Q9(只有9個異戊二烯單元)。輔酶Q10似乎在所有組織中代謝,而其主要消除途徑是膽汁和糞便排泄。補充CoQ10后,幾天內水平恢復正常,不受制劑類型的影響。
膳食濃度
除了生物體內的合成,輔酶Q10也通過各種食物提供給生物體。盡管這種化合物引起了科學界的極大興趣,但對輔酶Q在膳食成分中含量的研究非常有限。關于這方面的第一批報告可以追溯到1959年,但當時的分析方法對低濃度產品并不可靠,特別是對于濃度較低的產品。隨后,動態(tài)分析化學已經能夠更可靠地確定各種食物中CoQ的濃度:肉類和魚類是輔酶Q的最豐富來源;牛肉、豬肉、雞心臟和雞肝中的水平可超過50mg/kg。乳制品比動物組織更貧乏于輔酶Q。植物油也含有相當豐富的輔酶Q10。在蔬菜中,香菜和紫蘇是輔酶Q10的主要來源,但它們的輔酶Q10水平可能有顯著差異。西蘭花、葡萄和菜花是輔酶Q的適度來源。大多數水果和漿果是輔酶Q的較差來源,而鱷梨等一些水果則含有相對較高的輔酶Q10含量。
攝
歡迎轉載分享本文鏈接:http://hengjiedu.cn/zhuanti/q10/2839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