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別名】松黃、松粉、松花粉
【來源】藥材基源:為松科植物馬尾松、油松、赤松、黑松等的花粉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1.喬木,高達(dá)45m,胸圍1.5m。樹皮紅褐色,下部灰褐色,成不規(guī)則長塊狀裂。小枝常輪生,淡黃褐色,無白粉,無毛;冬芽卵狀圓柱形,褐色,先端尖,芽鱗邊緣絲狀,先端尖或有長尖頭。葉針形,2針一束,稀3針一束,長12-30cm,細(xì)長而柔軟,葉緣有細(xì)鋸齒,樹脂道約4-8個,在背面邊生,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;葉鞘初呈褐色,后漸變成灰黑色,宿存。雄球花淡紅褐色,圓柱形,彎垂,長1-1.5cm,聚生于新枝下部苞腋,穗狀;雌球花單生或2-4個聚生于新枝頂端,淡紫紅色。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形,長4-7cm,徑2.5-4m,有短梗,下垂,熟時粟褐色;中部種鱗近長圓狀倒卵形,長約3cm;鱗盾菱形,微隆起或平,鱗臍微凹,無刺。種子長卵圓形,長4-6mm,連翅長2-2.7cm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翌年10-12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1.生于海拔1500m以下山地。
【栽培】1.馬尾松(1).生物學(xué)特性:屬亞熱帶植物,要求溫暖濕潤氣候,年平均溫度13-22℃,年降雨量800mm以上的地區(qū)生長良好,溫度過低的地區(qū)不適宜生長,能耐干旱瘠薄的土壤,怕水澇,不耐鹽堿,喜陽光和酸性土壤,在pH4.5-6.5的山地生長最好。
【性狀】1.性狀鑒別 本品為淡黃色的細(xì)粉,質(zhì)輕易飛揚,手捻有滑潤感,不沉于水。氣微香,味有油膩感。 以勻細(xì),色淡黃,流動性較強者為佳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馬尾松花粉中含油脂,并含豐富的微量元素,其中以鉀、鎂、硫、錳、鋅、鐵的含量較多。 赤松花粉中含去氫分支酸(dehydrochoismic acid)和多種酶 蘋果酸合成酶(malate synthase),酸性磷酸酶(acid phos-phatase),異檸檬酸裂合酶(isocitrate lyase),羥基苯甲酸酯葡萄糖基轉(zhuǎn)移酶(hydroxybenzoate glucosyl transferase)。
【藥理作用】松花粉中含有抑制腫瘤細(xì)胞的硒元素。
【炮制】《本草匯言》:“焙。”現(xiàn)行,取原藥材,除去雜質(zhì),略烘。飲片性狀:參見“藥材鑒別”項。 貯干燥容器內(nèi),置通風(fēng)干燥處,防受潮結(jié)塊、蟲蛀。
【性味】甘;性溫
【歸經(jīng)】肝;胃經(jīng)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(fēng);益氣;收濕;止血。主頭痛眩暈;泄瀉下??;濕疹濕瘡;創(chuàng)傷出血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3-9g;或沖服。外用:適量,干撒或調(diào)敷。
【注意】血虛、內(nèi)熱者慎服。
【各家論述】1.《綱目》
歡迎轉(zhuǎn)載分享本文鏈接:http://hengjiedu.cn/zhuanti/pollenpini/273293.html